篇一:《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有感
在我们未去北伐战争纪念馆时,我上网或通过当地同学的介绍,了解到韶关市北伐战争纪念馆是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建。该纪念馆建设和布展总投资1799万元,分为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馆内共征集到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图片410幅。其中,文物实物包括孙中山先生在韶督师北伐时期使用的硬木办公桌、民国时期孙中山纪念画册等珍贵文物,并对孙中山卧室、办公室、参谋作战室进行了场景复原。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纪念馆。首先,一座由中山市政府捐献的孙中山铜像庄严肃穆地矗立于蓝天之下。纪念馆是免费开放,有偿讲解。随着讲解员我们进入了纪念馆。进入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北伐战争的墙雕。金黄色的墙雕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把每位战士的坚决打败军阀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青天白日旗及孙中山先生的传记。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物品,我都细细研读;每一次的军事布置,每一次获得的战斗成果,我都历历在目;每一场战斗的艰辛,每一次战士们的奋不顾身,我的心都在流泪——是感动,为他们生活困苦,战斗艰辛却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更是感激,是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这幸福的生活!展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筹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筹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亘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其实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
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交织的滚烫日子,记忆中永存的是生与死碰撞的闪光瞬间。为今日的幸福与明日的更加美好,让我们走近历史,翻开北伐战役这本耐读的书,去领略那英勇悲壮,令人震撼的一幕。这是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共和国壮丽的史册上,因为它卓著,而成为伟大的开篇,这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战役。沿着当年的足迹,战场成为今天的画卷,遗址成为今天的殿堂,追寻他们的身影在轰轰烈烈的陆战,开辟了今天胜利的坦途!
通过这次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我们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要求进步的我,会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去接受良好风气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篇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之参观孙中山故居》思想汇报
——参观孙中山故居的感想
2012年5月20日,院团总是组织我们前往中山市翠亨村的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居参观。尽管烈日炎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
中山市翠亨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经验与教训,都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孙中山这面旗帜,是由孙中山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和贡献树立起来的,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举起这面旗帜,无论对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现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有望成为共产党的新生力量,我们必将不断强大自己,不怕挫折,不向困难低头,在伟大的建设祖国之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
以上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此致
敬礼
篇三:《参观中山纪念堂社会实践报告》“毛泽东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之参观中山纪念堂
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主题
忆中华国父,宣爱国主义
二、人物平生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建政前或后,都尊称孙氏是“中共的老师”和“革命的旗帜”。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
三、实践内容
11月20日,12工本512宿舍和606宿舍共17人出发参观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南麓的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妇孺皆知的建筑物,它是广州人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我们怀着瞻仰的心情走进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中央,他高昂着的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的扶着拐杖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的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来列强的坚强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之林。就是这位孙中山先生,他唤醒了中国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不朽壮举,名传千古。中山纪念堂这既富丽堂皇,又外观庄严宏伟的建筑,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也是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我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位心中永远敬佩的革命先烈者致以崇高的礼节和深深的怀念,孙中{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山先生已深深活在中国人们的心中。
参观完中山纪念堂,我们接着来到了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碑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广州市观音山顶上,我们循着石阶走上去,走了498级石阶,终于到达了纪念碑前。纪念碑高高耸立,直插云天,碑底为长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我们登上第二层凭栏俯瞰,周围树木郁郁葱葱。纪念碑铭刻着孙中山的遗嘱,从这份遗嘱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无私精神,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最后我们来到了“广州起义烈士纪念陵园”,在那里,我们瞻仰了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民族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当我们从正门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直插云霄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它的造型是手握枪杆,寓意是“枪杆里出政权”,碑上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在纪念碑前,我们一双双眼睛深情地瞻仰着。在这个烈士陵园里,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伟大,那么光荣,这更让我们参观过后懂得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些烈士,感恩这些烈士。
四、参观心得
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蕴涵着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走进爱国教育基地,人们能从具有说服力的各种记载中感受厚重的历史,细细品味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血与泪、屈辱与光辉的故事。中山纪念堂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在以“传承中山思想,弘扬中山精神”为主题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展览中,我也对曾经发生在广州和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身上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从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到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从孙中山为革命的百折不挠到陈炯明的叛乱,从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到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在此投下炸弹„„风走云飞,星流人逝,但厚重的历史却依旧静静地躺在这里,我们不能也不会忘切革命前辈的艰辛历程。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近代各爱国党派成长成熟的艰辛历程。
老一辈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迎接当前国内和国际面临的各种挑战!时代在变,但是我们的爱国热忱却永不减弱,无论在哪个时候,都不要忘了用自己或许微弱的力量去捍卫国家的尊严。还记得去年的圣火传递过程中藏独分子在境外和国内的破坏分裂行为,面对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网上,都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神圣的圣火传递,在全世界面前建起了坚固的爱国统一战线。我相信,坚强的中国人民,肯定能承受各种考验。
五、实践意义{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这次参观“百年辛亥之广州中山纪念堂”之旅,让我们缅怀了革命烈士,增强了爱国情感。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染上了浓重的一笔,让我们在今次参观中山纪念堂活动之后,学会自强,自立,自信,自律,为实现人生价值储备知识,储备能量,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同时,一代代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一个个鲜活的革命事例,都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碰到的困难。尽管我们处在一个没有社会动荡的时代,但仍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自己的明天不断地奋斗努力!
六、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孙中山[EB/OL]
篇四:《中山纪念堂参观心得》中山纪念堂参观心得
因为近代史调研,我有幸来到沈阳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并认真参观了纪念堂,庄严宏伟而安宁静谧的中山纪念堂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参观。中山纪念堂古树参天,一个巨大的花坛建设在大门前。花坛里百花斗艳,花团锦簇,却不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矗立在花坛后面远处的广场,他神情严肃,手持拐杖,凝视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由此,我深刻的缅怀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反对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南方军阀的斗争,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他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产生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之一。
早晨的中山纪念堂空气清新、花艳草绿,不少附近的居民在此晨练。在此安宁静谧的地方,我们既能品闻花草的清香、倾听悦耳的鸟鸣,又能观赏美丽的风景。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而纪念堂的“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八角建筑物屋顶是以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宝蓝色为主调色。建筑物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殿堂里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还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倡导共和制度,并推翻了封建帝国的制度。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为了拯救中国,孙中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篇五:《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
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在纪念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也同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
篇六:《观《孙中山故居》有感》前几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坐落于上海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怀缅我们伟大的国父。
故居有两幢小楼房组成,我们先来到前面一幢楼,是孙中山先生文物馆。文物馆里的布置是依照时间为序,共分8个部分介绍的。从中山先生幼年开始,逐渐展开的。文物以实物居多,包括报刊、杂志、枪械、徽章、旗帜、各类器皿等,还有大量的照片、图片,内容非常的详细。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真可谓终日劳碌,几乎没有过过一日的清闲和安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为国家而活着。
文物馆中有一段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录音,特别感人。中山先生用他那广东腔很浓的普通话,慷慨激扬的说道:“我们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什么我们从一个伟大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这么积贫积弱的国家呢?是因为我们睡着了,我们睡着了„„所以,我们全体中国人要醒,醒,醒!”
文物馆参观完毕,经过了一道小门,就来到了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原先居住的小楼房,这也是一幢三层的西式小楼,里面包括客厅、卧室、书房以及厨房,楼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生前所使用过的家具、衣物、器具和书籍。听解说员说:中山先生生活向来十分简朴,全家即便是有客人来用餐,一日的生活费也不过一块大洋。就连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女士在日本结婚时所留下的物品,也不过是一张结婚照片和两套由友人赠送的碗筷,可见当时景象之“寒酸”!来到二楼的书房,书籍非常多,足足装了4只大书柜。很多是英文或日文的书籍。在这里孙中山先生完成了《孙文学说》和《实业
计划》等重要著作,并在此第一次会见中国共产党的代表。通过实地参观孙中山故居让我了解了这位国父的伟大。
走出纪念馆,再一次看到了那尊中山先生的铜像。我情不自禁拿起手机将它保存下来,并默默告诉自己要发奋学习,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篇七:《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作为党课的最后一节课,我们今天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领完票之后,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始了参观之旅。
从领票处到纪念馆的入口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斜坡,上面陈放着革命先烈的铜像。一路走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黄兴、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章炳麟、陆皓东、秋瑾等等革命先驱的塑像,这条坡路的尽头是孙中山的塑像,以及纪念馆的入口。孙中山的目光中透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进入纪念馆之后,我们顺着参观路线走下去,随着历史的脚步去真实的了解这段历史的进程。在这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驱们为了革命所作出的种种贡献。在这里,不仅仅更加生动的了解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还认识那些大家并不熟悉的辛亥革命志士的介绍。他们同样为打击和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生命。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们了解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没落,以及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黑暗。在馆内大量的铜像诉说着革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心承受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在这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不禁将自己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之前,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已经做出了尝试。在鸦片战争之后,许多人意思到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但是清政府只是片面的追求军事力量的强大,确实治标不治本的。接踵而至的是戊戌维新运动,却由于初生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探索中的种种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革命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意思到,必须以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式才能解救当前中国的现状。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几次的起义,如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革命先烈的牺牲,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由于清政府的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是矛盾更大的激发了。由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各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革命取得初期的胜利,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辛亥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虽然历史的风云早已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站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去了解这段历史,从而认识到今天的美好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了自己、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把握时机、创造辉煌,为祖国的创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八:《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2016210268罗璐
我想,不论是哪一个中国人,听到辛亥革命这几个字,心中都会泛起一阵涟漪。大部分时候大多数人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我们会为这场革命的先进与勇敢而自豪,同时也会为最后的失败而叹息。在上个星期六,怀揣着一点激动与兴奋,我参观了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纪念馆。感受颇多。{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去的那天适逢纪念《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不论是公园里还是纪念馆内外,人都非常多。大屏幕上不断来回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纪录片,每一个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人,也许初衷不一样,但是心情是一样的。在准备进馆时,我看到大门外有一群小朋友在这里写生,大概七八岁的样子。那种专注而庄重的神情,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馆外最醒目的还是那块碑上宋庆龄为孙中山纪念馆建成提的词。那个追随了他一生的夫人,在他死后,为他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发光发热。又想起偶然看到的一个纪录片,多年之后,宋庆龄在对他人说起时,依然提到,我嫁了这个世上最好的男人。对国人来说,他是先驱,是偶像,是中国觉醒的新人类;对宋庆龄来说,他首先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胸怀天下为公的报复,其次才是她的丈夫,她的依靠。这样和谐与宽容的关系,亦是旁人所不能企及的。{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参观的路线分为导览专题、复原陈列和史迹陈列。这三个展厅的外部建筑都是复原当时的鄂军都督府,红的大气,红的热烈。其中给我影响比较深刻的,还是史迹陈列。其实这种形式,最普遍,最直接,也往往最能引人深思。走过这长长的展示厅,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为许多革命志士题了很多词。从为耆亚伯题“博爱”,到为黄申芗之母题“福寿”。孙中山先生从不吝惜他的笔墨,反而十分慷慨,毫无保留的献出他的想法。其实这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孙中山先生那种对于革命志士,也就是与他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的那种柔情。不仅仅是在报国救国上的一腔豪情,更带着对于他们家庭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的建议,作为一个年长者过来人的深切教导。我想,孙中山先生一直被人称为“国父”,也不仅在于他为旧中国的改革做出了那么大的探索,或多或少带着那么一点情感的因素。一国之父,一家之长,在于他也写过的博爱。
走着走着,看到了鄂籍同盟会会员名录。因为自己也是湖北人,在看到老家的志士名字时,那一刻,坦白说,激动大于感伤。也许他们在那样动乱的年代中受到很多苦难与挫折,但是,在我们这些后来人的眼里,最后的惨痛也就变成了荣耀。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哪一种人,为自己生存的国家而奋斗,都不会是徒劳的,我们永远记得他们,并为他们而自豪。
就如同最后的总理遗嘱中提到“民主主张未实现”“不平等条约未除”,我们至今也仍须戮力同行。即使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我们也仍需不懈努力,报效国家。这才是我们至今仍缅怀中山先生,仍记得那次革命的意义所在。
篇九:《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感想》{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感受}.国魂不死
——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走进门,就看到高高的纪念碑上醒目的四个大字“国魂不死”,轻声念出,却又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扰了这清静。周围是革命烈士墓群,我静静地走到跟前,微微弯下身鞠躬,以表敬意。
再往里走,才看到纪念馆。房子不大,只有两百多个平方吧。我走进去,脚步轻轻地,眼睛盯着墙上的一字一句。
我多多少少也查阅过资料,了解过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次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了中华民国。
纪念馆的最里面有一堵墙,墙上金色的大字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文(孙中山)”这句精简的话语不知激励了多少革命英雄勇往直前。如今他们已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他们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历史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尽,但是让我们牢记了历史,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我们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历尽艰险、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我们青少年正需要这样的一股力来激励自己,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
篇十:《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5月19号,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1911年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敲响了两千年封建制度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革命。如今,物是人非,而在这同一片热土上,我却分明感受到了铮铮不屈的革命精神。
游历的时间过的很快,但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是过眼云烟,而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百年辛亥,风云激荡。那段峥嵘岁月虽已成往事,但留下来的确是我们全人类都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辛亥革命是我国革命的首战成功,更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干、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除了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的光辉业绩,以及这场革命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这个信仰。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讲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深入人心,击垮了封建专制的思想。
但是,最终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它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彻底的发动群众力量,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作为强有力地核心。而这不禁让我想起的伟大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不正是吸取了这些教训吗,也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没能救中国,只有先进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救中国人民于水火。
历史属于过去,现在属于我们。革命者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共产党的先进性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共产党的决心,我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