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素材
导航

关于孙中山的作文

2020-12

篇一:《评价孙中山的一生》

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广为人知的,他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他创新提出“三民主义”,“起共和而终帝制”;他力主推翻封建且有帝国主义扶植的清政府,领导起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民主进程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他是国父孙中山,也是中国历史大潮中一个象征性的伟人。

从“三民主义”的提出到中华民国的建立,可见,孙中山先生思想开放、创新又坚持民主共和。他吸取此时国外先进的民主思潮,融汇中国传统仁爱思想。他倡导“权能区分”——“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推行“万能政府”——“广兴福利,大有为式”;他注释“人民之权”——政权应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他又注释“政府之能”——“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他阐明人民行使政权的基本训练与条件:民权初步,即议事规则;他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均权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等。这一切的构想在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上看来,似乎还过于突然过于跳跃,然而孙中山先生深知“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的变革不仅仅是人民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生产变革的需要,而这一切是封建势力无法阻挡的,也是帝国主义列强无力拦截的。

从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孙中山先生虽然屡战屡败,但也屡败屡战。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他反封建的决心仍毅然决然。虽然屡遭清廷在战斗上的打击和通揖,他依然不屈不挠不断重新部署。因为革命需要,经济上频频遭遇了资金困难,他绞尽脑汁远赴海外,四处奔走向华人号召筹款。因为民主革命党派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间的矛盾和冲突,他又苦口婆心到处协调和解。尽管种种难题源源不断地摆在孙中山先生的面前,他仍乐观而坚定,“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再到组织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实现国共合作,直到他最后因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孙中山先生由始至终都不重个人名利,保持着博大的胸怀,秉承这“天下为公”的理念,他一生操劳,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可谓鞠躬尽瘁。

可是,“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孙中山先生曾有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就解释道“民生”主义为平均地权。然而,从后来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新解释---“耕者有其田”可见,其“民生”主义的提出是不完善的,人民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民主权利,而孙中山本人也没提出土地革命的纲领来改变中国的土地性质,因而占当时中国大部分人的农民阶层是并没有积极性的。孙中山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也是其倡导的民主革命中的致命败笔。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显得十分弱小,毛主席曾经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不可否认的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的追求是完善的,然而实践却是不彻底的。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会赞成,他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如此妥协,革命实难彻底。而在反封建的层面上,他始终只限于反对清廷皇帝,以为只要“清帝退位”专制便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而恰恰因为如此,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这久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的。

综上所述,站在历史的枝头俯瞰,我认为孙中山先生所确立的革命里程碑的意义是不容置否的,是深远的。这一点远远大于他倡导民主革命的不足,他所占据的先机据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聪慧而沉稳,谦逊而坚定,这一切留给我们的参考价值是全面而可深究的。

篇二:《六年级作文:追忆孙中山伟人》

六年级作文:追忆孙中山伟人

六年级作文:追忆孙中山伟人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他曾带领勇敢的革命战士打到了清政府,为我们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从孙中山先生出生开始,他的名字几经改变,代表着他的历史、他的荣耀、他的性格、他的传奇……也从他成为少年时,带起了一场抗清的***动。兰溪河是孙中山童年、少年活动的天地,但当时由于那个年代,处于清政府天灾人祸的时候,家庭生活相当贫穷,6岁的孙中山就与贪玩绝缘。哥哥孙眉在舅舅的带领下到远地的牧场去打工,在孙眉的资助下,孙中山成功的上了私塾,学习了许多知识,同时,他也感到了清政府的腐败。终于,在孙中山的坚持下,孙眉资助了孙中山足够的钱财。而孙眉也成了一个大富翁,已经成家立业。孙中山在最后带领了革命先烈推翻了清政府,当上了革命时代的一大伟人领袖。

是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先烈们给予了我们现在和平、人主的美好生活。但因为毒品的导入,又让现在的政府有了腐败的现象。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和平,让政府不再腐败,让曾经小瞧我们的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让被别人抢走的东西都回归的我们美丽的祖国。让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奋斗家们为我们带来的值一份和平永远的维持下去,让这份和平成为中国的子子孙孙永远的宝贵财物。

孙中山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让我们珍惜这谢来之不易的东西吧。

篇三:《孙中山的事迹》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市中山公园扫墓

山塘镇第三小学2012年4月1日

关于"孙中山"的事迹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奋斗了终生。

孙中山先生是广东香山市(今中山市)人。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l897年在日本曾化名中山樵,后名中山。早年先后在檀香山、香港、广州求学。l892年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行医于澳门、广州,从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走上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政治家道路。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严重压力下解放出来,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清王朝末期,孙中山先生怀着强烈的救国救民愿望,于l894年北上上书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遭拒绝后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纲;l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进一步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从此,开始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四十年漫长而曲折的革命斗争道路,他探索真理,追求进步,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他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与改良派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了三民主义,制定了同盟会纲领,策划、组织和领导了十次反清武装起义;在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以后,为维护民主政治,

他以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领导了讨伐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尤其在晚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推动和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补充,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长期艰苦斗争使孙中山先生积劳成疾,l925年3月l2日在北京逝世。他留给人民的遗嘱中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开创的伟大的事业、建树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值得人们永远学习。他的革命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哲学上,他提出的“知难行易”说,有力批判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保守思想。尤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后继者许多有益的东西。他的遗著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选集》和《孙中山全集》等。

在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学习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为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而努力奋斗!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新历史而共同奋斗!

篇四:《我的中国梦主题作文写作素材之民族复兴篇孙中山》

"我的中国梦"主题作文写作素材之民族复兴篇孙中山

孙中山:中国要“在地球上占第一强国”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四最”民族。他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世界最文明之民族,也是世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孙中山认为,作为世界最优秀民族一分子的中国人,一定要有驾于西洋人和东洋人之上的大志气。他说:“因为我们的土地广,人民多,中国人天生的聪明才力,比较西洋人、东洋人都要好得多。我们国家改造好了,中国强盛,还要驾乎他们之上。中国人所享的幸福,也当然在西洋人和东洋人之上。大家为国奋斗,造成世界上第一个好国家,才是大志气。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要立这种大志气。”

1924年6月23日,孙中山在一次谈话中说:二千年前,中国甚强,不独雄踞东方,且威震欧洲。然中国既强,即以和平主义教训世界,彼教各国弥战,营和平生活,但当中国宣传此种教训,他国正在准备巨大陆军海军,遂成今日之结果。彼等见中国地大物博,为商业上之大好市场,而武备缺乏、文弱不振,遂划分其土地,各占一势力范围。孙中山从“群雄争逐”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历史的教训,揭示了兵力强盛与立国安邦的关系。

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之国”,孙中山制定了气势恢弘的军事纲领,在今天看来,我们仍能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孙中山在纲领中提出:“训练国防基本军事人才三千万计划,训练国防物质工程技术人才一千万计划。”1912年10月26日,孙中山在南昌军政学联合欢迎会的演说中说:今而后深望诸君发愤为雄,研究军学,使四万万同胞均有尚武之精神。当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孙中山的计划是训练4000万国防基本军事人才和国防物质工程技术人才,占总人口的1/10,体现出了这位政治家的军事气魄。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民权初步》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

孙中山廉政故事

李文奇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领袖,1912年他视察山东时,曾在高密留下过光辉足迹,更第一次提出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现已广泛流传的名言。

1912年8月,应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邀请,已于4月1日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是”。9月9日,袁世凯发布命令,特提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孙中山于9月10日同北京政府商订铁路经营事项,并阐述自己的政见。17日,孙中山离京启程前往山东。9月26日,孙中山到达他关心已久的齐鲁之邦,亲自视察这里的革命情况,接见各界人士,发表演讲,不遗余力地宣传实业救国。

青岛的政、学、商等各界人士,得知孙中山在济南视察的情形,纷纷邀请孙先生到青岛。但驻青岛的德国当局,惧怕孙中山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政治宣传,不同意接待孙中山。曾经长期在青岛进行革命活动的老同盟会员、中国国民党山东支部领导人徐镜心和刘冠三(高密籍)等,赴济南向孙中山先生转达了青岛各界的盛情邀请。当孙中山先生闻知德国驻青岛总督的拒绝态度时,便说:“我本来不准备去青岛,既然德国侵略者不喜欢我去,我就非去不可。”获悉在德国当局统治下的青岛人民为此进行过不懈斗争的情形,孙中山万分感动,当即决定绕道青岛南下返沪。并颇有感慨地表示:“这次北方之行,虽然访问的城市不少,到青岛去,还是唯一的一个受异邦统治的地方,分外需要好好进行考察。”

9月28日早晨7时,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龄及刘冠三、徐镜心等人的陪同下,孙

中山先生毅然踏上从济南东去青岛的列车。在途中,刘冠三与孙中山并肩而坐正谈话时,突然遇到两名德国人来晋见孙中山。刘冠三打算站起来迎接,孙中山先生掣其衣襟,暗示他不必起立。德国人告退时,刘冠三又要站起来送别,被孙中山使眼色止住。德国人下车后,孙中山对刘冠三说:“帝国主义者是缺乏理性的,你越对他恭敬,他就越看不起你。”孙中山简单的几句话里,却蕴含了浓浓的民族自尊之情,令随行的人都频频点头赞许,感到深受教益。列车快到高密车站时,刘冠三提议在高密停车视察,孙中山高兴地答应了。事前,刘冠三已经通知国民党高密分部负责人、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县农会会长侯芝庭,组织有关人员到车站迎送孙中山先生。列车进站的时候,侯芝庭与几十名学生早已经列队等候。因为将要见到自己一向敬仰的孙中山先生,参与迎送的人员都很激动,现场很安静。孙中山先生身穿深色西服,在刘冠三及另一名随从人员的陪同下下车,与侯芝庭等主要迎送人员一一握手。随后,孙中山先生从学生队列前缓步走过,频频招手、点头,含笑走回车厢。

在孙中山先生的随行人员上车之后,侯芝庭也跟随他们走进了车厢。刘冠三向孙中山介绍了侯芝庭的姓名和职业等情况,孙中山先生连声说:“坐!坐!”接着,孙中山叫人取出一张自己的全身照片,亲笔题写了“高密同盟会留念”,落款署“孙文赠”。同盟会已经于当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但最初一段时间内,党内外一直习惯于沿用旧称同盟会。当时,侯芝庭双手接过照片,激动地对孙中山说:“我也随总理去青岛吧!”孙中山回答说:“不必,学生学业要紧。”侯芝庭想了一下,又提了个要求:“请总理给我们留几句训言吧!”孙中山手摸额头,考虑了一会儿,深有感慨地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孙中山先生启程赶赴青岛,把“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留给了高密,更留给了高密学子。孙中山对视察山东的结果比较满意,据在上海的国民党党报《民立报》当年10月4日报道,10月3日回到上海后,孙中山对北方之行评价说:“北京安谧异常……鲁、晋两省现状亦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他的高密之行在内。

侯芝庭一直珍藏着孙中山赠给高密同盟会的照片。1927年,侯芝庭在北京任职,被奉系军阀抄家,照片不知去向。侯芝庭先生一直谨遵孙中山“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的教诲,在高密及北京等地任职时努力为人民做事,日伪时期坚决拒绝出任伪职,并积极支持共产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员会常委兼办公室主任、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劳动就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孙中山先生在高密告诫青年学生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应该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他素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以图个人的升官发财为耻,所以,当侯芝庭请他留下训言时,他考虑到侯芝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有感而发,深思熟虑之后才说了这句话。当时,限于时间紧迫,孙中山未能将这句话的意思展开细说;同时,由于德国青岛当局持反对态度、东去青岛的情况不明朗,大家心事重重,随行人员也未能将这场谈话记录下来。侯芝庭对孙中山的这次会见终生难忘,高密政协和青岛政协的文史资料均收录了他的回忆录,如实地记录了这次会见的情形。

随后,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孙中山不断地对“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的意义进行补充和完善。1916年8月17日《在杭州督军署宴会上的演说》中,他指出:“凡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接着,他于1920年7月26日在《〈新疆游记〉序》说:“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对“大事”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这是一种观念革命,用意在勉励革命同志踏实做事,彻底做好对社会有益的事,以谋求大众幸福。他对青年学生们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

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在演讲的最后,孙中山更是着重做了强调:“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

至此,“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得到完整、准确的诠释,并由此闻名于世。(来源:《人民武警报》)

孙中山感动世界的语录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其博爱、慈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思想深深地感动了世人。

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

4.政治良否,视人与法。

5.顺天意,应潮流,合人情。

6.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

7.感化人最要紧的就是诚。

8.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有能力为千万人服务时,就要为千万人服务,当有能力为千百人服务时,就为千百人服务,只有能力为一二人服务,就尽力为一二人服务。

9.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10.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1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12.不断地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13.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收效愈迟,利益愈大。

14.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15.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关于孙中山的作文}.

16.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17.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来源:语文报青春阅读版)

篇五:《孙中山会被气死(1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孙中山会被气死(1300字)作文2012年了,我们都没有复读机会了,你懂

的。孙中山的这句话让我深思许久,我想如果他还活着,看到现在的中国他会接着被气死。

菲佣南海挑衅至今未解决,棒子放肆扣留我同胞。面对如此忧患,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年无心

将精力全部放在高考上,我们是爱国了,难道老师给我零分,阻止我爱国的脚步吗?地球已

经阻挡不住最炫民族风了。今天不让李白再喝酒了,不让屈原再跳江了,不让陶渊明再种地

了,2012求上墙了。人生在世,无非笑笑自己,偶尔笑笑别人罢了。我们感谢党,感谢

国家,感谢人民,没有高考,我们拼的过富二代吗?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妈妈总会给我动

力说:好好学习你才能过上《新闻联播》中的生活。不光中国有了拼爹,我爸是李刚已经过

时了,金正恩的爸爸是金正日,拼爷爷也是金日成啊。在校园里,任何节假日都tmd是情人{关于孙中山的作文}.

节,生日让我一个人过,五一让我一个人过,六一让我一个人过,nima的高考也让我一个人

过啊!没有一个老师能教全科,却让我们学全部,高考生伤不起啊。未来的世界属于中

国,我们是在人数上唯一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更何况男人远远多于女人。各地党员跟风进

行先进性教育,社会开始流行认干爹了,干爹都爱齐b小短裙,黑丝与短裙已经成为时尚。

如果欧美高校暑假要求开家长会,估计今年的十**将延期举行。世界末日并不可怕,2012是{关于孙中山的作文}.

穿越的一年,清代皇帝四爷很忙,忙着穿越泡妹子。四大名着也将会被穿越,《红楼梦》记载:

悟空、八戒、沙增在桃园三结义后护送唐增去了梁山。现代科技发达了,唐增取经也用不着

白龙马了,坐上动车一下子就能去西天了。我们早上喝杯三聚氰胺的奶粉,吃上两个地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