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毛泽东的廉洁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廉洁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
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廉洁自律的周恩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回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廉洁你我他》
队鼓一敲咚咚响,我们四人走上场,向老师同学做汇报----------快讲.我们小队决心大,行动来个廉洁化,自主主动学廉洁-----------真不错我到学校来学习,上课认真来听讲,课后作业及时做-----——应该穿上校服进校园,同学个个精神佳,不比穿来比学习----------不攀比今天轮到我值日,提前先来扫教室,窗明几净好环境----------有责任中午吃饭排好队,鱼肉蔬菜都喜爱,细嚼慢咽助健康------------懂节俭学习用品好伙伴,公共财物人人爱,珍惜爱护都应该-------------惜物作业不会怎么办,不要随便问同学,更欢迎来问老师------------诚实在校学习要主动,回家帮助做家务,争做廉洁好少年----------好少年说廉洁,学廉洁,做廉洁之人----------------------------------廉洁你我他
廉洁之韵
你
如那清泉里的悠悠泛起的绿茶,
轻起涟漪亦平静,
飘洒着清清的淡香。
你
如那莲池里的朵朵盛开的莲荷,
身在污泥而不染,
粉黛着清雅的本色。
你
如那高山上的累累飘香的硕果,
压弯枝头则笑颜,
诉说着骄傲的战绩。
你
如那寒冬里的片片飞舞的雪花,
第二篇:《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毛泽东清正廉洁的故事
在旧社会,当官者,一般都是为了个人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过着骄奢淫逸之腐朽生活。即使有清官,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毛泽东的一生,大部为官。但他当官,从来不见为了个人发财,而是报国为民、甘作公仆。其清正廉洁,有口皆碑。
早在井冈山时期,身为井冈山最高领导者的毛泽东,就毅然废除中国数千年旧军队官兵不平等的腐败恶习,在红军中带头实行官兵一致。
瑞金时期,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个儿又高饭量又大,但他的粮食定量只及普通战士的3/4。长征道上过草地时,辣椒是个宝。警卫员设法为酷爱吃辣子的毛泽东多领了20个红辣椒,被毛泽东严令其如数退回。警卫员不以为然,毛泽东严肃指出:"我们是红军,作为领袖怎么能搞特殊?"警卫员没法,只好照办。
新中国诞生后,功高盖世的毛泽东,虽已进入人生暮年,但他依然廉洁如故,艰苦奋斗依旧,不仅吃穿还是那么省俭,而且在工作上,不分什么昼夜。
抗美援朝爆发,毛泽东带头送子参军。不幸老年丧子。女儿上学,不准用公车接送。礼品一律交公。对亲友从不循私。警卫
人员在外面多吃多占,毛泽东用私款退赔,并就此对警卫人员开展整风,一整就是半月。正因为毛泽东本人十分注意清正廉洁,为全党树立了表率,所以,在他当政时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党风军风政风,都十分纯正和清廉,受到中国人民的称赞。
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凡是大案、要案,他都亲自去抓,而且一抓到底。只要是腐败分子,无论是谁。不问亲疏,他都铁面无私、严惩不贷。
在瑞金时期,毛泽东严惩了于都县一个集团贪污案。将贪污数额最大的县委军事部长等4人,公审之后,执行枪决,余者一律依法严办。
延安时期,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是个劳苦功高、体无完肤、身上有80多处伤疤的老红军。为给其治病,毛泽东在供给上给他以特别关照。但他出院之后,功高自傲,无视法纪,公然贪污大洋3000多元。案发后,毛泽东执法如山,严令枪决。肖犯一死,形势大变,陕甘宁边区政风明显好转。
红军旅长黄克功,为恋爱而杀人。为整肃军纪,申张正义,爱将如命的毛泽东也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建国后,刘青山、张子善。都是30年代入党,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青年领导干部。但他们经不起执政之考验,双双成了大贪污犯。毛泽东怒不可遏,不顾劝阻,将他们公审后枪决。震动了全国,教育了全党。
第三篇:《党课讲稿:毛泽东爱民廉政故事》毛泽东爱民廉政故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讲稿提要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光彩照人》,讲述的是毛泽东同志爱民廉政的故事,读来非常令人感动,这本书出版于1999年,作者是蒋国平,韶山人,曾任韶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毛泽东是举世闻名的伟人。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拖说,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习近平在201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空前的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大家都知道,没有谁能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他在人民群众心中威望无人可及。现在大家都十分怀念他,怀念毛泽东那个时代,尽管那个时候还不是很富裕。读了《光彩照人》这本书,确实震撼了,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真诚爱民、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等诸多方面。
一、真诚爱民的榜样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奉行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反复告诫我们:共产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好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要为人民利益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毛泽东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人民,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淋漓尽致地记载着他的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1、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若干年后,毛泽东给第一师范的同学邹祖培写信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损人的人,损己而利人的人,我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2、延安时关心流浪汉1939年杨家岭
3、候家沟传出婴儿的啼哭1944延安
4、张思德同志牺牲以后1944年9月5日延安
5、接过黑窝头,毛泽东泪流满面1957年12月中南海毛泽东住所
毛泽东同志爱民的故事还很多{毛泽东的廉政故事}.
二、廉洁自律的典范
毛泽东亲戚六眷很多,他与家眷之间构筑了一个庞大的情结网络。那么,他又是怎样调节和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亲
缘关系呢?毛泽东历来将至亲密友放在普通人民的范畴,而且超凡脱俗,秉行着“亲者严、疏者宽”的为人之道。毛泽东曾交代秘书,处理我的亲戚来信,一般原则是:凡是要求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毛泽东要求所有人的亲戚都必须“勤耕守法不应特殊”;一定要“在人民中有所表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人民的信任”,“不能高高在上,老虎屁股摸不得“,”“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
毛泽东之所以能极大地鼓舞人心、深得人心,无非是因为他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无非是因为他具有极为高度的自律精神,他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替留法学生还了十年“债”
2、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
3、杨开智安排工作的事
4、一个清贫安分的“皇亲国戚”
三、克己奉公的楷模
“我宁愿让我的人民嘲笑我节俭,而不愿意让他们为我的奢侈哭泣”。这是古代外国一位国王的豪言壮语,这位国王没有做到,而东方巨人毛泽东做到了。
毛泽东逝世后,人们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了那双连鞋匠都
不愿意补,曾被人扔进垃圾堆的拖板鞋,一块戴过32年的手表,一件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由此,引出了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
1、一件补了73个补丁的木薯棉睡衣{毛泽东的廉政故事}.
2、一双连鞋匠都不愿意补的拖鞋
3、一块戴了32年的手表
4、领袖与人民一道度苦还债
5、平淡俭朴过生日
第四篇:《国家领导人的廉政小故事》国家领导人的廉政小故事
毛泽东的(廉政)事迹
对自己,毛泽东近乎苛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穿的衣服,从内衣到外衣,从上衣到鞋袜,全是补了又补。有的单衣补丁太多,都成了夹衣。开国大典时定做了一套。中山装,以后10多年再没有做新的。转战陕北时,他一直吃“二米饭”(小米、大米合起来做);进城后,以大米为主,有时掺些小米、绿豆;三年困难时期,他带头不吃猪肉,周恩来总理劝他也不听。他不用香皂,不用护肤品,甚至不用牙膏,只用廉价牙粉;毛巾被、睡衣,还有那床毛毯,不只补过多少回,一直伴他离开人世。
对子女,毛泽东异常严格。他从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搞特殊。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来,他没有留在自己身边,而是送儿子到农村锻炼;毛岸英要结婚,但未婚妻刘思齐当时不满18岁,他因此没有同意,说:“不到年龄就是不能结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送毛岸英上战场,一些同志劝他,他却说:“大敌当前,匹夫有责,毛泽东的儿子也不能例外。”女儿李敏、李纳考入大学后,只是星期六回家,学校在市郊,卫士长李银桥看天黑路远,瞒着他派车去接,他知道后非常生气,说:“我的荣誉,孩子不要沾,我是我,孩子是孩子。”对腐败,毛泽东深恨痛绝。1944年,他就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列为整风学习文件,要求全党引以为戒,不当李自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告诫全党,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北平解放后,他把中央机关进京视为“赶考”,要求大家“考”个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发动和领导了“三反”、“五反”运动,亲自批准处决了腐化堕落分子刘青山、张子山。他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永远不能搞腐败,要经得起考验。”
在毛泽东的廉政事迹中,上面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就是这很少的一部分,足以体现了人民领袖的高风亮节,足以使我们深深为之感动。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没有一个比毛泽东更大的,论手中的权力,也没有一个比毛泽东更大的,但毛泽东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从来没有以权谋私,他心里想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毛泽连是毛泽东的堂弟,生活困难,当有人问毛泽东能否为毛泽连的处境说一句话,让地方政府关照一下时,毛泽东温和而坚决地说:“那是办不到的事情,泽连的困难我清楚得很,全中国像他这样的困难户有的是,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弟弟就与人说照顾,那样做我就不能当中国的主席喽。国家很困难,但我相信日子会好起来的。他的困难,我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帮一把。”这段话不正是毛泽东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写照吗?亿万人民为什么深深怀念毛泽东,原因不也正在这里吗?[
重温毛泽东的廉政事迹,在当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党内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极少数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公肥私,捞取好处,搞不正之风,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毛泽东的廉政故事}.
领袖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
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啦。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毛泽东的廉政故事}.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11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10元钱。谁知周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10元钱怎么够呢?一定要按牌价{毛泽东的廉政故事}.
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5元钱。不料,又被周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5元钱。这样共收了20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1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10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30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19元5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10元5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第五篇:《廉政故事》人人平等
——读《陈毅的“补品”》有感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正在电脑上搜索廉政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