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典故素材
导航

扬州“水文化”作文

2020-12

第一篇:《水文化作文》

流动的历史

——中国水文化浅谈

从茫茫太空俯瞰地球,地球是一个闪耀着蓝色光芒的水球。水是这个星球分布最广泛的的一种物质,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水是生命之源,是孕育生命的母体,是一切生命的依托,水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奔腾不息的幼发拉底河见证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蔚蓝美丽的地中海创造了绚烂多姿的古希腊文化,流淌在东方长江与黄河,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华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水文化,既包含了物质文明方面,也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研究水文化不仅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能为社会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古代文明的摇篮

世界上文明古国的形成的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祥于多泥沙河流,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另一种是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得以发展,如幼发拉底河上发展起来的巴比伦文明。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给人们带来无穷恩惠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洪水的祸患。太史公司马迁就曾感慨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部生动光辉的控制河流、兴修水利的历史。传说中的女娲氏“积芦灰以止淫水”,共工氏“壑防百川”崇伯鲧“作城,障洪水”,夏禹“决九川距四海”就是真实的写照。

尽管如此,历代文人墨客仍对水有着无限赞美与歌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发源,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磅礴气势,蔚为壮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汨罗的水包含了屈子的无尽的嗟叹和深深的绝望;“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洞庭的水包含了“左拾遗”忧国忧民的泪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杀声震天的场面,是水的雄浑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革命者的几多豪情与壮志,全融在了那滔滔江水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讲求“天人合一”的祖先们又赋予了水一些含义深刻的哲学命题。哲人们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精辟论见,堪称华夏文化的思想宝藏。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不慨叹心理。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告诉我们做人应如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孙子认为“兵”、“水”同形:“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困地而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借水的形象阐述自己对战争规律的认识。魏征"议政"则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把治国的道理通过水表现了出来。

二、现代文明的基础

水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水就没有工业和农业,也就不会有经济发展速度。

之所以说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因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河水灌溉农作物不仅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用水量,而且灌溉之后沉淀下来的淤泥有很高的肥效,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条件。另外,防旱排涝,治理水害和盐碱滩地同样也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条件。

水是工业生产的血液。工业用水是现代城市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工业用水约占城市

用水的70%。工业文明起步初期,工业文明的中心和各种工业的主要部门大都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地区。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工业用水量与其国民经济总产值和工业产值成正比关系,因而节约用水成了工业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加上分布的不均匀和严重的水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大忧患。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曾经预言:如果说今天一些国家为争夺石油而战,那么明天,挑起战争的将会是:水

三、现代的水文化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流传开来“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却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讲求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水文化也要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及其相应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理论道德,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对策和措施。2002年颁布的我国的新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基础。中国各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所面临的水问题各有特点。时代要求,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地和谐。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水行业的必然选择。

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见成效。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一朝洗礼后,又恢复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洗涤了它的容颜。

水是流动的历史,它穿越了千年时光的沉淀,流淌出变迁与更迭。我们面对着水,悼古怀今,从水中汲取灵性,又去激发斗志。这水,又将穿越今天,奔向未来,记录着人类历史文明。

第二篇:《水文化作文方案》

水寨镇中心小学

“水文化”现场命题作文竞赛活动方案

为了加深学生对“水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营造良好的读书、习作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经研究,学校决定举办“水文化”现场命题作文竞赛活动。

一、活动主题

水文化

二、参赛对象三到六年级每班选出四名选手进行现场作文,人员名单请班主任于周五下午放学前报给张雪芹。

三、时间和地点

时间:12月24日13:30——14:20(下周

四)。

地点:润德楼一楼心理咨询室。

四、答卷要求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竞赛规则,答卷前将自己的姓名、年段、班级写在指定位置,用碳素笔。比赛用纸由教导处统一提供。作文中不

得出现班级及本人真实姓名,可用××代替。如若出现真实姓名,试卷作废。

五、评卷要求

试卷统一密封装订,由教导处组织以下教师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针对同一份试卷,阅卷老师每人评一个分数,取平均分为学生的作文得分。评委老师算出级部前三名和班级总分。扬州“水文化”作文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阅卷时间和地点:11月24号下午办公时间在小会议室。

六、评价标准(满分100分含卷面分)。

1、符合题意,主题鲜明,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字数。(80——100分)。

2、符合题意,语句较通顺,条理不清楚。(60——79分)。

3、不符合题意。(60分以下)。分)

七、奖励表彰

各年级根据学生成绩分别评出一等奖50%,

二等奖50%,一等奖一人次赋1分,二等奖一人次赋0.5分。4人赋分总和为本次活动的班级量化得分

第三篇:《扬州运河水文化》扬州“水文化”作文

>扬州运河水文化扬州“水文化”作文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感悟。最近,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业内人士认为,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澜、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如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如若在早上,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当来到“东关古渡”又换上小船沿着“乾

隆水上旅游线”悠悠地向蜀岗瘦西湖风景区荡去,领略维扬春色。那一幕幕美丽的风光不时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赢得游客由衷的赞叹,“美哉扬州”、“秀哉扬州”;而从北向南走,则又是一番境界,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谁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沧桑,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那传奇的文化和独特的秀丽的风光。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近期应尽快推出瓜洲古渡风景区。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宋•王安石)。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始于晋,盛于唐,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扬州。古人认为:“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长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在瓜洲城东门外另筑有“鬼柳城”。元代设置行省于此,明代设同知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瓜洲从唐代直到现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陆游,明代的郑成功,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曾在瓜洲寻幽探胜,并留下了大量赋吟瓜洲的篇章。瓜洲也是历代许多政治家和中外旅行家涉足的必经之处,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均曾驻跸瓜洲,并在锦春园设有行宫,昔日乾隆皇帝赞美锦春园而题诗的御碑,至今尚保存完好。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其造船、买船、登船以及储藏粮食都在这个地方。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游览过瓜洲,并在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第一章节题为《瓜洲市》,对瓜洲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作用作了详细描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又给这座古镇披上了神奇的面纱。古代瓜洲作为南北交通枢纽,人流、物流旺盛,地方富庶,城内大型建筑、私宅花园、庵庙、楼、亭、厅、堂等多达数十处。如楼亭,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观楼,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风雪大观楼就是描写的此楼;有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的江淮胜概楼;有观潮亭、江风山月亭、曲江亭等。此外,古代瓜洲还有著名的十景,即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大军从这里挥师向江南跃进;建设中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堡就落脚于瓜洲。极富特色的景观使瓜洲成为历史上一个旅游胜地。

建设瓜洲古渡风景区应以古运河为主线,以瓜洲古文化再现为切入口,以长江自然风光及江滨田园风光为衬托,形成具有江河交接、别具一格的景观。凡与瓜洲有联系的人与事都应在原址刻石勒碑加以说明,包括传说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及现实中的“人民解放大军渡江处”,以凸显瓜洲历史文化。此外可考虑建设古运河风光带、瓜洲闸园林区、江口岛暨锦春园景区、江滨浴场休闲渡假区、江口古街民俗风情区、芦苇野趣园、现代农业观光区、润扬大桥北桥头堡主题公园

等景区,其中江口岛暨锦春园景区是诸景区的重点。该景区主要建设与古代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浔阳楼齐名,素有“江北第一楼”之称的瓜洲大观楼及康熙、乾隆南巡时在瓜洲的“行宫”—锦春园为主体的“春江花月夜”公园,充分体现唐初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园内除展现“瓜洲十景”中的部分景点外,还把古瓜洲的水窦城门、乾隆御碑、诗文石刻、人物典故与园林风光有机交融。游客登临江岸古城墙上的大观楼,东观日出江湖,西瞻大桥雄姿,南望金山寺等诸山美景,北眺运河如练。近赏园林旖旎秀色,集山川雄秀于一体,览人间风光于一园,定会使游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赞叹不已。扬州“水文化”作文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的重点之一是盐商文化群景区。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它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谈起扬州时就不能不谈到盐商;而只要谈到盐商,又不能离开扬州去谈盐商。扬州哺育了盐商,而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一座座匠心灵构、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墙深院和私家花园里,尘封了多少兴衰沉浮、悲欢离合的历史故事?

清代扬州的盐商,是一个显赫的政治经济集团。两淮盐税直接关涉到清朝廷的经济命脉,所谓“关系国库,最为紧要”。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统治者特殊开支的来源;而盐商的垄断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护,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上自皇帝、下至臣僚和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利用和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乾隆南巡每次过扬,开支浩繁,均由盐商负担。为博得帝王的欢心,盐商们又不惜挥霍万金,大兴土木,修建园林,连乾隆也感叹万分:“扬州盐商……拥有厚资,其居室园囿,无不华丽崇焕。”前不久热播的《康熙大帝》、《李卫当官》等诸多影视剧以及明清以来的若干文学作品,就充分反映了扬州盐商的生活情景和生财之道,这些影视、小说、故事吸引了全国多少观众的注视和瞩目,他们对盐商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盐商文化群景区是我们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

目前,在我市渡江路以东,甘泉路、广陵路以南,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尚比较集中的保留着当年扬州盐商(包括其他巨商)以及封建官员的住宅群落和私家花园,尤其是南河下一带更为密集。因此,这方面资源的开发可以以龙首关(即钞关)和宋大城南门遗址为开篇,以何园、小盘谷、二分明月楼、匏庐、岭南会馆、汪氏小苑、个园为重点,搞几个相对闭合的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以“巷游”表现历史街区的市井风貌和民俗民情。这就可以在全国的城市古街巷旅游中独树一帜。鉴于这个区域的迁居安置量极大,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发,力争建成一座露天式的扬州盐商博物馆。

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位于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该塔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为砖建,每层有塔檐和栏杆。平面内方为八角,开四门,内壁上下交错,重叠呈八角形。整个建筑既清秀,又雄伟,兼有南北之长,给人以基础坚实、端重稳实之感。塔底层周壁嵌石刻22块,内容为《重修文峰塔记》及募捐者姓名。塔内尚存长形石碑一块,上刻“文峰禅寺”四大字。周围塔院散点玲珑山石,植松竹翠柏花卉,清新宜人。该塔扼古运河进出扬州之咽喉,自落成之日起就成为船舶进出扬州的标志,是扬州漕盐业和古城数百年兴衰的忠实见证。这里也是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启航码头之一。塔前,古运河边有一石碑,刻隶书“古运河”三个大字,左侧刻小字“唐天宝

二年(公元七四三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登塔眺望,扬城景物尽收眼底。前不久,文峰寺和文峰塔已修葺一新。有专家提议,在这里可以修建文峰广场,兴建扬州漕盐运务博物馆,展以扬州漕盐运史及千年的运河文化。同时,复建鉴真东渡码头,对周边景点统一进行规划布局,形成集文物、宗教、园林、游船为一体的新景区,使之成为南郊运河畔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建议应值得考虑。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还应该扩大到茱萸湾、红星岛、凤凰岛、邵伯湖一带。古运河穿过扬州城区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一带辽阔的水域,是扬州旅游资源的又一宝地。由于这里是淮水入江的重要通道,又与邵伯湖相连,多重水路交合汇聚,形成了极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水路的需要,这里的茱萸湾半岛、红星岛、凤凰岛等呈“川”字型南北向分列,因而工业不发达,加之岛上人口稀少,甚至有些为无人岛,污染相对较少,所以这一带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保护得比较好。尤其是凤凰岛,它由五个翠螺青黛般的小岛构成,岛屿面积4700多亩,水域面积近万亩。其林业带南北长约5公里,少有人家,居民以捕鱼捉虾为生,舍宇四周果树繁多,池塘岸边鹅鸭成群,好一派农家园风光。凤凰岛也有着积度深厚的人文景观,秦汉有地藏,隋唐有遗存,宋元有史述,明清有故事,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和帝王将相在这里的行迹,更是充分展现出该岛历史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这里“落花逐流水”,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在这里“予唯一死,以报邦家”,康熙皇帝在这里查看水工,乾隆皇帝在这里留下墨迹。这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是浸润着历史文化的宝地,更是现代人们旅游度假的乐园。对凤凰岛的开发利用,关键是提升品味,增强吸引力。任何一个景区的开发皆离不开后天人力的作用。当然,这种人力作用应符合旅游定位和公众的审美要求。因此,应加快实施多样化、个性化景点和项目配置工程:如增建临水亭、廊。金湾岛内南大门至御码头沿途应增建多处临水凉亭或河滨栈道,以方便游客休息、拍照、观赏水景。亭、廊应以竹木结构为主,处处体现田园风光;开辟自助式的水上旅游项目,如垂钓、划船、踏水车、走独木桥等,加大参与性;要增建特色观赏园区,如百鸟园观赏区、百亩荷塘观赏区、珍奇花卉观赏区、鱼鹰猎鱼观赏区等等;开辟旅游回道,在金湾岛东侧新辟旅游回道,为游客增大观赏面。道路两侧,应移植高大常青树木,以营造绿树映掩的愉悦氛围;增建特色化服务设施:如情侣小木屋、微型家庭茶室,微型棋牌室、童话场景电话亭等等。总之,岛因水而活,水因岛而灵。对凤凰岛的开发利用,应巧用水体,巧借绿野,精心梳理,精心配置,增加情趣,突出绿岛风光。

沿古运河继续向北即进入邵伯湖,来到邵伯镇。邵伯镇位于江都镇北12公里、扬州城东23公里处,里运河与盐邵河交汇处。西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