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典故素材
导航

关于我心中的毛泽东作文

2020-12

第一篇:《作文我心中的毛泽东》

我心目中的文成公主王衍畅

文成公主,也许只是中国历史上一颗小小的流星,飞一般的划过,只留在史书上的几行文字中。但,她却永远记在了我的脑海中。

文成公主,原名李雪雁,出生于唐武德6年。她的一生坎坷不平。为和亲入吐蕃,为吐蕃人带去了书籍、种子和技术等。她被吐蕃人称为白祖玉(吐蕃菩萨),为能天下太平她甘愿忍气吞声。

她并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样一帆风顺,入吐蕃时大约20岁(史书记载),轿子在路上走了几个月。我觉得,她不怕遥远路途的颠簸,只想让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她饱受过太多的战乱与苦楚(因为在文成公主入吐蕃前,大唐与吐蕃已经打过几仗),只想让天下和平。我想文成公主,在离开大唐的边关时,会最后喝上一口家乡的水吧!

她去吐蕃时给吐蕃人民带去了种子和耕田技术,改变了那里生产落后的局面。她带去的书籍,使吐蕃人的文明得到了提升,她带去的释迦牟尼金身,使佛教在吐蕃盛行,让吐蕃人有了宗教信仰。关于我心中的毛泽东作文

在修筑大招提寺、小昭提寺时,尊崇礼节,将自己带去的释迦牟尼金身放入了小昭提寺中。而大招提寺中,则供奉的是尺尊公主从尼泊罗带来的释迦牟尼金

身。(现在大家所见大招提寺内有文成公主带去的东西,只不过是金城公主入吐蕃时,将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带去的东西调换了一下。注:金城公主时,唐朝在吐蕃的地位提升)但在当时,唐朝军队的实力,的确在吐蕃与尼泊罗之上。如果,文成公主随意向大唐汇报一下自己所受的苦楚。那么大唐,一定会让吐蕃和尼泊罗灭国。尽管大唐热爱和平,但是也绝不会让自己的公主在外受到欺凌。但,文成公主并没有那样做,没有让自己成为又一场战事的祸端。大概是因为见过的战事太多了吧,她见过流血的人民太多了吧!我心目中的文成公主是和平的天使,她那么热爱和平,那么的善良,那么漂亮(传说,松赞干布是被文成公主的美貌所吸引),就又是那么的尊崇礼节。她虽然是皇朝利益的牺牲者,她并没有懊恼。也许,当唐太宗在皇宫中选人时,文成公主也像王昭君那样,是第一个说要去的吧!她把乡愁抛在了脑后,只为天下太平,只为改变吐蕃落后的局面。我觉得,文成公主不仅是吐蕃的菩萨,还是我们追求和平的学习榜样。

我心目中的文成公主,就是这样。

第二篇:《我心中的毛泽东》

我心中的毛泽东

——观纪录片《毛泽东》有感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15班

20060711506(学号)

韩杰

从小到大,毛泽东这个名字给我印象最深、对我的影响也最大。最初的关于毛泽东的事迹都来自于我的长辈口中,在他们眼中,敬爱的毛主席是他们心中的伟人,是带领旧时代人民摆脱困境走向光明新时代的英雄,是人民心中不朽的精神所在。经过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形成了对这位时代伟人的崇敬,而现在他已成为我心中永久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在我消沉时给我以激励,在我受挫时给我以力量,在我成功时又告诫我不可沾沾自喜,应当继往开来。毛泽东,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精神的代名词。

这几天观看优秀长篇纪录片《毛泽东》,不仅是对这位伟人事迹的回顾,更加是对毛泽东进一步认识加深。看过这部纪录片,我对毛泽东的认识加深了,同时,又一次接受了精神的洗礼,这都来自于这位伟人的崇高志向与人格魅力。

无可否认,毛泽东对整个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那些曾经反对他的人和那些企图消灭红色政权的反动派们。毛泽东最终的人心所向决不是一时间形成的,而是在他不断的奋斗过程中积累出来的,人们都信任他,即使是国统区的民众也盼望毛主席带来的自由。当我看到毛主席随同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的那一瞬间人民欢呼雀跃的样子,我深刻地意识到,顺民意者得天下。这正是毛泽东政治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主张是毛泽东在张

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提出的,从那时起,这一口号就一直喊了下来,全军上下切实贯彻这一主张,因此,红色军队走过的地方人人称好,人民的队伍深得人心。还记得小时候的那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啊,能有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我们怎能忘记带领工农大众开拓新时代的领袖呢!关于我心中的毛泽东作文

领袖,不错,这一词语用来称呼毛泽东最恰当不过了。首先我说,蒋介石根本不配领袖二字,因为同为最高统帅,蒋介石根本不真正地为下属们着想,自己私下里聚敛钱财,成为四大家族之首富;蒋某人看中的是权力,习惯利用权势与手段征服人心,但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一无所有。而毛泽东不同,他又宏伟抱负,但他不会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错,他有权,但在周围人的心中,它只不过是一位慈祥的兄长、老人,丝毫没有那种位高权重的气势。毛泽东一生简朴,从不奢侈浪费,他晚年的卧室让任何一个人来看都不会是所谓的“总统套房”,破旧的衣物被褥,还有一根被当作拐杖的用了几年都没有丢掉的竹竿,一切的一切,都映射出一位人民领袖的人格魅力,人民领袖爱人民!

伟人,这是我们对毛泽东的称呼,但他自己却不认为自己是伟人。当一位记者向他提出他是一位伟人时,毛泽东认真地说:“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恰当,因为任何一个个人对历史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人民对历史的影响才是最大的。”这是一位伟人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与正确的定位,这也是那些有了小小成就就沾沾自喜的人的良好榜样,那些认为自己天下第一的人也应当为之汗颜。人民,一直是毛泽

东心中至高无上的字眼,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会堂、人民战争……与人民有关的比比皆是,足见二字的分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言确实。毛泽东并非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他在私塾读过书,那时才爱上了读书评天下事。快二十岁时才到了省城第一师范读书,这是他的志向进一步明确—为中华的复兴而读书。学校里浓厚的学习气氛与当时激烈的学生运动深深地感染了毛泽东,从此他决定读书兼顾天下事,争当时代弄潮儿。他在学校里博览古今群书,广交像蔡和森一样的好友,虚心向长辈请教,同时,他关注时局变化,组织同学们进行学生游行,那时,他已经成为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少年时毛泽东的生活虽然拮据但他不曾有过丝毫抱怨,这可是一个少年人很难得的品质,他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他冒雨登岳麓,寒冬起床沐冷水,用以锻炼坚强的意志,这在今后的生活中助他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从师范毕业,毛泽东逐步走向社会,它与许多进步人士成为好友,他们成立了新民会,共同奋斗在动乱年代。早年的毛泽东深为一些资深人士的赏识,有孙中山、李大钊等,毛泽东的一些进步思想赢来了越来越多的掌声。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年轻的进步青年,出现在中共一大上,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红色政权的领军人物。大革命失败了,南昌起义发起了,共产党的武装以其薄弱的力量抵抗着国民党的强力攻势。毛泽东等领导人带领秋收起义的余部走上了井岗山,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力量逐渐壮大。后来,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红四方面军真正形成了。但这关于我心中的毛泽东作文

一举动并不为多数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的中央领导人所赞同,他们指责毛泽东犯了逃跑主义错误,并且多加阻拦,而毛泽东则顶着巨大的压力与围剿井冈山的敌人周旋。井冈山战事是毛泽东军事领导的开始,所谓万事开头难,初入井冈山的确不易,当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仇视,但毛泽东怀着一颗真诚而坦率的心去单刀赴会时,那些地主头目们才意识到,来者绝对不是一个凡人,而是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大人物。

毛主席,这一称呼形成于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之后。他虽为主席,但却没有得到中央赋予的过多权力,当时掌握大权的是王明、博古等人,他们不认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一直排挤他,几次让他丧失领导权赋闲在家养病。王明是一个理论大师,但对中国当时的状况了解不足,从而导致了巨大失败。红军长征中,博古、李德的阵地战方针屡遭重大挫折,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在阵地上用破烂装备与敌人的精兵大炮飞机硬拼是行不通的。终于,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用正确的战略方针驳倒了博古等人的错误思想,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从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小组在长征途中形成了,红军终于可以摆脱枷锁,重获新生。

长征,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小米加步枪再加破草鞋,居然挡得住国民党的精良部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中不乏指挥战斗的将才,像粟裕、陈赓、刘伯承、邓小平,他们要么是在正规军校里培训过,要么是在国外上过学,再看毛泽东,只不过一介书生,手枪都不会使,居然可以成功指挥全军战斗与转移,跳出敌人包围圈。其实,

毛泽东的视野是相当开阔的,它不只是运用军事战斗中的技巧,还审时度势,巧妙利用诸多有利因素,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长征使得红色军队日趋成熟,他们付出的惨重待代价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红军抵达陕北时,毛泽东激动地写下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丽诗句,足见途中的苦难与沧桑。

战争诗人,这是国外学者对毛泽东的亲切称呼。毛泽东的许多战争诗都是在马背上哼出来的,似乎战争生涯能够给予他以灵感,从而创作出让人热血沸腾的《长征》等诗词作品。毛泽东在战争期间不忘读书写作,更为重要的是,他认真总结每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得出了许多像“人民战争”、“运动战”、“农村包围城市”等的精彩论调。毛泽东的眼光是非常长远的,他的战争理论是相当符合实际的。他的著作已经出版成书销往海外,就连蒋介石的书桌上都放着一本。他的战争理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这又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武装斗争理论的又一经典。另外,在红色政权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党领导枪的主张也为今后正确的道路打下了基础。后来,毛泽东还提出,想要取得最终胜利,除了枪杆子,笔杆子也相当重要。因此,他尊重文人,并给予他们良好礼遇,后来像郭沫若这样的大家也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毛泽东的思考一向都是很全面的,他关注一件事的诸多细节,比如准备攻打北平城时,他就曾虚心请教文物专家哪些城内建筑不容损坏,这类事,足见他的心思之缜密。

第三篇:《小学作文:我心目中的毛泽东,伟大的平凡人》

我心目中的毛泽东,伟大的平凡人

我心目中的毛泽东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而是一个关心中华人民的人。

懂事以来,我就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像。上学之后也学到了不少关于他的事;也让我更了解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就他这一句话就让中国人从此都站了起来。

他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任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关于我心中的毛泽东作文

在我们的心中他固然很伟大,但我把他看成一个平凡人,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不如做一个平凡的人,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一个台阶上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做那个最突出的呢?最伟大的真理就是最平凡的真理。

他也常常这么告诫子女:“做一个平凡人,不要把我挂在嘴边去唬人。”他自己是平凡人,也让子女做平凡人。他的长子——毛岸英,因为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把他的长子和别人一样都安葬在了朝鲜,没有运回国。在这里,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具有凡人的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胸怀。他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他也像所有慈爱的父亲那样,深深地眷恋着自己的孩子。他的伟大,源于他那阔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我也要做一个平凡人,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低低在下。就算是世

界上的领袖也应该关心百姓。

我心目中的毛泽东,就是这样,伟大的平凡人。

第四篇:《读《毛泽东的故事》》

寂寞的夜空里,我写完作业从书架上拿出《毛泽东的故事》这本书看了超来,看着书名就被这本给吸引住了,翻开第一面上写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下面画者他的照片,因为书是很早以前的,照片是黑白的。翻开第二页,上面写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更迫不及待的看下去,翻到第五页的时候上面写着《父子之间》这篇故事,毛泽东少年可不像我们现在一样,要吃就吃,要穿就穿,他虽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也是一个普遍的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他受到封建传统的影响上学的机会都没有,但他很好学经常自学,下面听一个事例。毛泽东14岁时,他就被自己的父亲停了学,但他没有被父亲的做法打倒,经常趁父母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学习,经常跑到山坡上让父母找不到的地方去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天,有一回父亲假装出门下地干活,父亲前面走,他后面也跑到每次读书的地方,他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会跟他,刚到那里就被父亲当场给逮住了,父亲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并打了他,还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趟粪。挑完粪后毛泽东又一次的“失踪”了父亲很容易的找到了他。十分生气,但听到母亲对父亲说儿子已经挑完十五挑粪时,父亲不禁目瞪口呆,是你挑完的吗?回答是我挑完的,你可以去问邻居王阿姨父亲说这此粪在半天内挑完确实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更何况是一个14岁的孩子呢。他实在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再骂我。由于毛泽东的刻苦读书,毛泽东从书中学到丰富的知识,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他是一个爱民的人,他很同情受苦的农民,他十分狠那些地主,他感到自己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看到最后他出去学习就更加刻苦了,别人一天只学习了几个小时间他就学习6小时,他的目标是带领中华人们走向复强的道路。在他的内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打到所有的侵略者,让中华人民走和平的道路。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能成为一代伟大的人,同他14—16岁之间愤发向上的功劳是分不开的,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之,他如饥似渴的学习,为了中华人民他发愤学习,我们家有好多好多的书,每次父母让我看书时,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只是大致上看一篇就放下,根本连里面的文章大意都不知道。从今天以后我要像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学习,学习他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他们有主见的思想学习他为了学习做出的一切……难道我们不应该向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学习吗?不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吗?不应该学习他的品德吗?

我们应该学习他为学习做出的一切,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