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乡村四月》
一、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老师也很喜欢,特别喜欢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
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乡村四月》。
地点不同,气候不同,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江南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
3、找一段录音,课堂放给学生听。
4、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注释、联系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哪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山川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大家再次品读这首诗,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品读)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句诗,老师带来了一幅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3、引导: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原?
A山原都绿了,想象的再丰富一些。(生答)
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川”相互映衬,诗人是如何描写“川”
把你们的诗句送进这幅画中去吧,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在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答:
答: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美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生答)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了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乡村景色的美,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2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哪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从“才了„„又„„”你知道了什么?(刚结束了采桑养蚕的事,又要插秧种田了)你感受到了什么?(人们的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人民勤劳的形象。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做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赞美之情吧!
4、是啊,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六、谈谈:
学了这首古诗,你学到了那些学习古诗的方法?(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生答)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诗中的美景吧
七、拓展阅读
像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人,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21、乡村四月
宋:翁卷
山——绿
学法:{四月乡村人民都干些什么}.
川——白初读——景景雨——烟美品读——情鸟——歌悟读——意
养——蚕人勤种——田
篇二:《乡村四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
1、随着第六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无垠
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这节课,我们学习《乡
村四月》(板书课题)
2、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让我们带着对乡村四月美的感受再读课题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1你能把这首诗读正确吗?
点读评读
①翁卷,字灵舒。古代人取名取字是有关联的,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卷和舒对应,云卷云舒②了,liǎo:作结束讲时读三声
蚕桑读平舌
2古诗跟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有韵律的。七言绝句讲究前四后三的节奏诗有了节奏,就会
给人美的享受
3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①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②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师:咱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好诗不厌百回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
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何感受?
4师:板书:景美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2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
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我准备用()画,因为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