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与诸葛亮对话

2020-12

篇一:《与诸葛亮对话》

与诸葛亮对话

当人类制造出时光机后,一切都变了……

我是一个实习于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纯粹是因为我那独具特色的搞笑天赋,,哎!现在各大电台为博得收视率各出奇招,这边请来杜甫,那边就请来李白,诗仙对阵诗圣,哼,谁怕谁!反正咱有时光机!最夸张的还请来了秦始皇,看这阵势,就差打架了.再看如今,这主持人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垂涎着我这份工作,巴不得我早点走,何况我还只是个实习生?啥事没做好就得滚蛋,做好人难啊!做一个有才华的人,难上加难啊!本来是一个知识分子,不得不天天卖笑以博得收视率,连我自己看了都恶心,哎!

_____当天录制节目现场

“有请诸葛孔明先生!”场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诸葛亮则是带着他那标志性的帽子,手持羽扇,随着烟雾缓缓向舞台走来。

“诸葛先生,自您出道以来,火烧新野,使曹军落荒而逃,再出使东吴,借风借箭,智算华容,可谓中华智星矣。”诸葛亮则是我的偶像啊!当然得趁机多问问啦。

诸葛亮表情不变,久而,吐出两字:“那是。”看来聪明人果真不谦虚。

‘那么,您也知道,周瑜是被您活活气死的咯/?’

“当然,对此我深感遗憾之,但,此皆周瑜太笨而致矣.”此话一出,得全场哄笑,我看了看他,捕捉到他眼眸中一闪而过的无奈,看来又是被逼的,我越来越厌恶制片组了。‘那么,诸葛先生,你一心只为报先帝之恩,可曾后悔?’’

‘不,若非先帝,何来诸葛亮?此情此意,乃我报先帝之恩也。’他的眼神变得灰暗,‘汉室大业,皆因我一时疏忽,失之交臂,当真可悲!’他脸上露出几许忧愁,似乎是在责备自己。‘先生,以您的才智,完全可取刘禅而代之,先生为何置否?’我变得激动起来,像他,不应该被一个昏君压迫啊!

‘不,吾已许诺于先帝,愿一生为先帝办事,怎可违背?’他的眼眶溢出泪光,看起来悲壮万分。

‘我明白了。’他是真英雄,一个尽忠守信的真英雄啊!

此时,全场已没有了笑点,导播一直催促着我回到娱乐上,收视率又下跌了。

哼,我越发瞧不起这些人了,既然如此,我也不想再为这份工作委屈卖笑了。

于是,我毅然决然的站起身来,带着诸葛亮走出了演播厅。

毕竟,真英雄不应该委身于此,不是吗?

篇二:《和诸葛亮对话》

第1页共1页

和诸葛亮对话蔡文浩

今天晚上我喝完牛奶,刷完牙酒上床睡觉了,我扑通一声倒在床上,顿时天昏地暗,头

重脚轻。

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远处有好几十艘船正在开过来,咦?上面还有稻草人呢?难道这就

是著名的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吗?我怎么他听见后面有一阵打仗的声音?于是我往后一看,

啊,我的妈呀,曹军来了,我马上纵身一跳,跳到了诸葛亮的船上面,又马上窜到了诸葛亮

的地方。当我下去的时候,一大堆士兵把长矛搭在我的身上,哎呀,这回惨了。只见诸葛亮

让他们把矛放下来,我便忙解释我的来历。诸葛亮听了之后马上热情的招待了我。我看见时

机已经成熟,便问诸葛亮:请问您是怎么算到今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的?诸葛

亮连忙解释道:凡事都不可泄漏,就像天机不可泄露一样。我忙问:那您为什么当时会去帮

助刘备,不去帮助最强的曹操呢?诸葛亮说:如果换做是曹操,他会一连着三次都来拜访我

吗?会这样请我出山吗?那倒也是哦,如果换做是我,我也没有那个耐心了。我抓紧时间就

问:请问如果蜀军称霸了,您会怎么样?把诸葛亮不假思索地说:我会退出朝政,隐蔽山林

的。

正当我和诸葛亮互换礼物,准备告别时,突然传来一声:×××,你这个小懒虫,都几

点了,你还在睡觉,快点起来!这原来只是一场梦啊,要是真的可以穿越遇见诸葛亮的话那

就好了!

20×20=400

篇三:《与诸葛亮对话》

与诸葛亮对话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穿越时光的年轮,跨过地辖的限制,我终于来到了智者的故所,与那风起云涌,英雄竞出年代的谋士久违地碰撞了心灵。

先生,我知道那是一个奇幻诡谲的年代,那是一个苍生遭难,生灵涂炭的时代,英雄用尸骨作基石,小人用英雄当脚蹬。也许正因为此,先生才高卧隆中,空比“管仲”,“乐毅”,闲唱平和的“梁父吟”吧。然而,先生空待二十七年的明君,竟只是一孤身落难的后汉皇叔吗?“良臣择主而仕,良禽则木而栖。”大地微颤,祠堂中隐传出低沉的回音。

先生,我明白金枝玉叶的意义,但更通晓古今圣明的定义。大汉皇叔仁德怖于四海,似乎有目共睹:徐州受难,玄德仅率私属而援;陶谦让城,玄德三辞而不纳;曹操南征,刘备更不忍百姓,而一同迤逦前行。如此种种,玄德公的仁义似乎足以感天动地,称得上古今圣人。然而,乱世之中到底是何物方才能`救百姓于水火?是权术,是情义,还是铁血的政策,严明的纪律?乱世需用重典,而最忌讳的恰是重情。试问先生,倘若刘备接受荆州而拒曹,岂会有后与东吴争执之事,岂会有关羽被杀而蜀吴变色之乱?再退一步,若昭烈帝听您一言不兴兵讨吴,天下岂会尽归曹魏?一个情字,竟让先生呕心泣血的经营一朝丧尽。先生通晓古今生死,竟如何独不见这一“情”字之祸呢?玄德公见似重义,实则差矣!

“史记云:‘一臣不仕二主’。”祠堂刹时变色。

先生,尽管我对您敬佩景仰,但仍不免为您独撑蜀局之时备感悲哀。用今天的话讲,您就相当于企业主管,而您的部属呢?难道只是廖化之流吗?一个主管再出色,毕竟只有一己之力。况且,他的角色也不在此,宏观的把握才是您真正的要务啊!然而,您的人力资源部呢?您的人力部门竟只能提供先帝时代遗留下的老臣,不令人悲哀吗?“子不教,父之过”,部属无能,主管之过矣!先生,我知道您看重姜维,倾毕生之心血而传于其,望他能撑起大业。但试问,先生在时,姜维又有几时独当一面?七出祁山,先生之累,本可免矣!用后世之话,管理要务,在“管”,而不在“理”啊!

仰先生之风,愚在此微言。

篇四:《我和山阳名人诸葛亮的对话》

与诸葛亮对话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穿越时光的年轮,跨过地辖的限制,我终于来到了智者的故所,与那风起云涌,英雄竞出年代的谋士久违地碰撞了心灵。先生,我知道那是一个奇幻诡谲的年代,那是一个苍生遭难,生灵涂炭的时代,英雄用尸骨作基石,小人用英雄当脚蹬。也许正因为此,先生才高卧隆中,空比“管仲”,“乐毅”,闲唱平和的“梁父吟”吧。然而,先生空待二十七年的明君,竟只是一孤身落难的后汉皇叔吗?“良臣择主而仕,良禽则木而栖。”大地微颤,祠堂中隐传出低沉的回音。先生,我明白金枝玉叶的意义,但更通晓古今圣明的定义。大汉皇叔仁德怖于四海,似乎有目共睹:徐州受难,玄德仅率私属而援;陶谦让城,玄德三辞而不纳;曹操南征,刘备更不忍百姓,而一同迤逦前行。如此种种,玄德公的仁义似乎足以感天动地,称得上古今圣人。然而,乱世之中到底是何物方才能`救百姓于水火?是权术,是情义,还是铁血的政策,严明的纪律?乱世需用重典,而最忌讳的恰是重情。试问先生,倘若刘备接受荆州而拒曹,岂会有后与东吴争执之事,岂会有关羽被杀而蜀吴变色之乱?再退一步,若昭烈帝听您一言不兴兵讨吴,天下岂会尽归曹魏?一个情字,竟让先生呕心泣血的经营一朝丧尽。先生通晓古今生死,竟如何独不见这一“情”字之祸呢?玄德公见似重义,实则差矣!“史记云:‘一臣不仕二主’。”祠堂刹时变色。先生,尽管我对您敬佩景仰,但仍不免为您独撑蜀局之时备感悲哀。用今天的话讲,您就相当于企业主管,而您的部属呢?难道只是廖化之流吗?一个主管再出色,毕竟只有一己之力。况且,他的角色也不在此,宏观的把握才是您真正的要务啊!然而,您的人力资源部呢?您的人力部门竟只能提供先帝时代遗留下的老臣,不令人悲哀吗?“子不教,父之过”,部属无能,主管之过矣!先生,我知道您看重姜维,倾毕生之心血而传于其,望他能撑起大业。但试问,先生在时,姜维又有几时独当一面?七出祁山,先生之累,本可免矣!用后世之话,管理要务,在“管”,而不在“理”啊!仰先生之风,愚在此微言。辞。

篇五:《我和山阳名人诸葛亮的对话》

我和山阳名人诸葛亮的对话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穿越时光的年轮,跨过地辖的限制,我终于来到了智者的故所,与那风起云涌,英雄竞出年代的谋士久违地碰撞了心灵。先生,我知道那是一个奇幻诡谲的年代,那是一个苍生遭难,生灵涂炭的时代,英雄用尸骨作基石,小人用英雄当脚蹬。也许正因为此,先生才高卧隆中,空比“管仲”,“乐毅”,闲唱平和的“梁父吟”吧。然而,先生空待二十七年的明君,竟只是一孤身落难的后汉皇叔吗?“良臣择主而仕,良禽则木而栖。”大地微颤,祠堂中隐传出低沉的回音。先生,我明白金枝玉叶的意义,但更通晓古今圣明的定义。大汉皇叔仁德怖于四海,似乎有目共睹:徐州受难,玄德仅率私属而援;陶谦让城,玄德三辞而不纳;曹操南征,刘备更不忍百姓,而一同迤逦前行。如此种种,玄德公的仁义似乎足以感天动地,称得上古今圣人。然而,乱世之中到底是何物方才能`救百姓于水火?是权术,是情义,还是铁血的政策,严明的纪律?乱世需用重典,而最忌讳的恰是重情。试问先生,倘若刘备接受荆州而拒曹,岂会有后与东吴争执之事,岂会有关羽被杀而蜀吴变色之乱?再退一步,若昭烈帝听您一言不兴兵讨吴,天下岂会尽归曹魏?一个情字,竟让先生呕心泣血的经营一朝丧尽。先生通晓古今生死,竟如何独不见这一“情”字之祸呢?玄德公见似重义,实则差矣!“史记

云:„一臣不仕二主‟。”祠堂刹时变色。先生,尽管我对您敬佩景仰,但仍不免为您独撑蜀局之时备感悲哀。用今天的话讲,您就相当于企业主管,而您的部属呢?难道只是廖化之流吗?一个主管再出色,毕竟只有一己之力。况且,他的角色也不在此,宏观的把握才是您真正的要务啊!然而,您的人力资源部呢?您的人力部门竟只能提供先帝时代遗留下的老臣,不令人悲哀吗?“子不教,父之过”,部属无能,主管之过矣!先生,我知道您看重姜维,倾毕生之心血而传于其,望他能撑起大业。但试问,先生在时,姜维又有几时独当一面?七出祁山,先生之累,本可免矣!用后世之话,管理要务,在“管”,而不在“理”啊!仰先生之风,愚在此微言。辞。

篇六:《孔明七擒孟获对话的情态分析》

孔明七擒孟获对话的情态分析

以小说《三国演义》的罗慕士译本为例,对其经典故事孔明七擒孟

获中两人的对话进行情态分析。通过分析,可观察情态如何在人际

意义建构中发挥作用,探索情态背后隐藏的人物性格、心理、意图

等,以加深英语读者对该典故以及对文学作品翻译的了解。

《三国演义》是一部典范性的历史小说,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传

译,其文学价值也为越来越多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然而,长期以来

对《三国演义》主要是从文化和翻译方面进行研究,而从语言学层

面对其英译本的研究还是不多,以系统功能角度为依据的就更为鲜

见。本文拟以罗慕士的英译本(2003)为例,对其中的一个典故孔

明七擒孟获两人的对话从人际功能的情态角度进行分析。

一、情态

以halliday(1994/2000,2004/2008)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

学派认为,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与协商关系,即说话人运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达观点

与态度,影响他人态度或行为的功能。而情态是体现人际意义的一

个子系统,是表现语言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

情态化指在以交换信息为语义功能的命题中,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

篇七:《历史上周瑜与诸葛亮全方位对比》

历史上周瑜与诸葛亮全方位对比

1军事才华:周瑜9分。诸葛亮6分。

点评:

周瑜:赤壁之战已经不须多说,这场名垂千古的战役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面对精通军事的强敌曹操和曹操的50万大军,周瑜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周瑜一手培养出来的5万水军军团的强大作战能力也极大地扩大了战果,正是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优秀军事素质的全面综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赤壁之战后攻南郡,南郡兵多将广,战略要地,周瑜又胜。此外,周瑜与孙策多年南征北战,为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百战百胜——攻横江、当利,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总的来说,给予9分。

诸葛亮:三国演义为诸葛亮虚构了大量战绩,但其实赤壁之战,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定汉中,取蜀,空城计。。。。等等所谓战绩都是罗贯中帮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胜利的战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诸葛亮撤退失败告终。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三国志”里也早有评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对这个评价,有亮迷提出军事预见,军事理论为依据辩驳,但须知一切理论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诸葛亮的所有军事理论,用到现实中效果却都并不尽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去,最后却都失败而返,以被司马懿活活拖死而终。中间虽然有一些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对整个天下局势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更不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大的打击。而在本国方面,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反而加速了蜀国的提前灭亡,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败。这与周瑜定江东,赤壁一战天下三分的影响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还是在于战略失误,而非其他各种客观原因,“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故意拖死的。从这一点看,诸葛亮显然不能算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比不上司马懿更比不上周瑜。对毛主席的评论有兴趣或有疑问,可以自己去研究。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败多胜少,但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才华和表现的,应算一个虽非优秀但却合格的军事统帅,故给予6分。

2战略智慧:周瑜:9分,诸葛亮,5分。

评价:

周瑜的谋略,一是体现在赤壁战前的分析,一是体现在他予孙权书里的取蜀之见。赤壁战前,周瑜的分析极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极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战的胜利也说明了这一点。周瑜的取蜀之见也极有眼光,周瑜传

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分析非常到位。

周瑜与诸葛亮全面比较分析{与诸葛亮对话}.

有反对取蜀的人认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为前有曹操后有刘备,虎视耽耽。但前文中已说明,曹操内忧外患,已无余力对付孙权,而刘备在后方虽然极不情愿让孙权得蜀,但他们最大的敌人依然是曹操,刘备既无实力也无勇气跟孙权撕破联盟在背后偷袭孙权,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便宜曹操。而周瑜能征善战,军团作战实力强大,刘璋暗弱,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极其平庸,又正忙着和张鲁作战,周瑜无论采取偷袭还是正面进攻,胜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说"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非常有把握。甚至可以说这把握比赤壁之战还大。当年赤壁之战刘备听说周瑜只有5万人要打曹军50万觉得他在吹牛,但事后证明周瑜没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诸葛亮:能体现诸葛亮谋略的只有一个隆中对,征汉中和取蜀攻略则是由刘备,法正等人完成。隆中对先天不良,存在着很多问题,毛泽东作为军事大家,曾经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3用人策略:周瑜8分,诸葛亮3分。

评价:

周瑜气度宽宏,雅量高致,他为东吴推荐了鲁肃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荐时都要说对方的才干十倍于自己。并且每次作战前,周瑜都会全盘谋划,集思广益,听取下属的意见,这种习惯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曹操的善于用人,喜欢听取下属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予8分。

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无论是打仗还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虽然勤奋但却缺乏全盘战略的智慧,也无擅长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国人才凋零,到后来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缪化为先锋”的情况,用错马谡导致北伐失败更是一大短,但发现姜维倒可以抵过马谡之一短,而北伐时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而采用硬碰硬正面作战的打法,跟强大的魏国打消耗战,事后也被证明是完全失策的。而诸葛亮死后任命的杨仪、费祎也很不怎样。总的来说,给予3分比较合理。

4品德忠诚。周瑜10,诸葛亮10。结果:平手。

周瑜:周瑜与孙策内结骨肉之亲,外连君臣之义,多年征战为东吴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孙策去世后,年轻的孙权即位,东吴人心浮动,周瑜带兵来归,虽然军权在握,但他见众人对孙权执礼甚慢,就带头行君臣礼,拥护孙权,稳定了孙权的地位。后来更是为扩大东吴领土而甲不稍解四处奔波,最后因劳累伤病而死于出征途中,可见其对东吴至死不渝的忠诚。

诸葛亮:先主病逝,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后来虽然大权独揽,却并没有象曹魏的司马家族那样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样为国尽忠而死,其忠诚可见一斑。

5政治眼光:周瑜9,诸葛亮7。

评价:

周瑜气度开阔,胸怀天下,胆略过人,不畏强权,常有为东吴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国志记载:曹操大破袁绍后,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命令孙权送子为人质。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周瑜说:”江东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所向无敌,有何必要送人质?人质一入,就不得不听从曹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于人。而好处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怎能与南面称孤相提并论?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全文太长,系半白半文摘要)

这番**非常强硬有魄力,对孙曹二人当时的政治情况分析也很到位,孙权听了周瑜的话便没有送人质。曹操心怀怨恨,数年后倾大军意欲入侵东吴,此次又是周瑜和鲁肃力排众议主张迎战,周瑜还为孙权精辟地分析了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周瑜最终以少胜多,在赤壁大破曹军。而赤壁之战也以孙吴的大捷和曹操的大败而告终,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绝佳的军事才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