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先进乡村卫生室

2020-12

篇一:《村卫生室管理先进经验》

四个乡镇村卫生室管理先进经验

工作干实推动卫生室工作全面提高

库区乡村卫生室工作基础差,卫生所矛盾突出,大部分卫生室建设布局不合理,人员有按年分包卫生室现象,导致资料丢失严重。我们从实际出发,从解决矛盾开始,逐步规范乡医行为,加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近三年来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

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严格要求。管理乡医,不能全凭说教,多从乡医角度考虑问题,长期潜移默化,一点一滴的积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公平对待每名人员。在乡医中树立标杆,让优秀乡医现身说法,讲解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每个卫生室都有特长,有医疗条件好的、有公共服务资料好的、有预防接种好的、有基础设施规范的。让各村把好的发扬开来,从其它所汲取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卫生院在全乡选取3-5个卫生所,将公共卫生服务资料规范整理,各村卫生所效仿,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定期在全乡召开现场会,推广好的做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赶超的局面。对表现好的村室进行大力表彰,较差卫生室限期整改到位。只要是要求上进的村,卫生院全力以赴。统一制作制度,医疗文书、产科访视包、药

品价格公示、健康教育宣传等。

三、积极化解卫生室矛盾。村卫生室各种矛盾突出,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卫生院和乡、村配合,积极、化解各种矛盾。我乡通过村间人员调配、提前劝退将到龄乡医,卫生室人员明确分工,经费分别拔付等办法,积极化解了5个村所矛盾。是这些卫生室能够正常运营,把精力用于工作中,用于服务群众上,而不是浪费在上访上。群众和干部比较满意,对卫生工作全力支持。

四、重视院内培训、督导和考核工作。每次例会院长亲自参加,讲解道理、政策及医改后好的前景。加强乡公卫人员自身政策和专业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同时人品要端正,工作能力要强。培训不能走形式,只安排工作,没有实质内容。工作要细,便于乡医操作。要将近期所干工作形成书面材料,便于落实。每月下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不求一次下乡解决所有问题,只求稳步提高。安排每项工作,自己先理解清楚,再往下传达,决不能不懂装懂,瞎指挥。每次督导检查有针对性,全乡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反馈,用镜头现身说教。

我乡村卫生室发展不平衡,有些村工作还很差,人员素质上不去。下步我们将认真梳理村卫生室存在各项问题,下大力气整改提高。

大坪乡卫生院村卫生所管理经验

一、院长亲自抓公共卫生。

二、把全乡18个村卫生所分成三大组,每组6个村,任命工作认真负责、基础好的两个卫生所所长分包任小组正副组长,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形成组与组之间,所与所之间既是对手又是帮手,既相互学习又能相互帮助,达到整体提高。

三、对差的卫生所,经过多方努力,仍然变化不大者,则组织各组组长并抽专人进驻帮扶,从情面上给予警示。同时,每次考核,差所必须参加,便于学习先进。

四、对村医年龄大,不会电脑的村所,进行人员整合调配。做法为:协调其他村年轻村医进入村卫生室工作,便于新老接替。虽然难度很大,但通过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3个村卫生室达到顺利交接。有2个村卫生所,人员超编多,对年龄偏大者,我们动员其提前退休,由所在卫生所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直至到龄退出为止,使所内人员也能安心工作。

五、组织卫生院职工分包村卫生所,对卫生所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形成全乡一盘棋。

六、加强政策,技能培训。

田湖镇中心卫生院

对卫生所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对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人员保障是前提,车辆保障、工资待遇保障、下乡补助保障。

二、深入开展工作,工作做实。对卫生所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考核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卫生所不会整资料者卫生院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

三、对村卫生所人员人性化管理,用心、用情,当作卫生院的一份子。

四、多与村支部村委沟通,使村两委充分发挥对卫生所管理的积极能动性。

五、积极化解村卫生所的各种矛盾,使村卫生所积极开展工作。

车村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所管理经验

一、成立组织,建立完整管理队伍,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各科室职责,分村包片,奖优罚劣。

二、年初按照上级要求制定目标、计划、分解任务等签字、盖章。

三、院管理队伍,尤其主要领导吃透政策,利用乡医与妇幼例会,加强培训、学习、宣传。

四、加强对村卫生所督导,每月一次,每季度考核一次,排出名次,设立年终个人与集体奖。

五、发挥原“车村卫协会”人员作用,加强与村干部、乡医联系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4月24日

篇二:《11年村卫生室先进申报材料》

规范建设提升内涵

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打好基础

-----信阳市申报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材料

信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650多万,农业人口达536万。根据2011年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卫生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按照国家“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针要求,积极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通过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规范村卫生室管理,高标准实施乡村医生系统培训,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筑牢了基础,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超前谋划,提前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一)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市委副书记王道云、分管市长曹新生高度重视我市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多次亲自听取汇报、亲自实地调研,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齐抓共管局面。

(二)部门倾力协助。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明确各级政府、村委会、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建设部门的职责,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媒体广泛宣传。我们还利用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乡村医生和村民了解村卫生室建设的目的、意义和优惠政策,主动参与村卫生室建设。2009年6

月11日网络媒体对我市村卫生室进行宣传报道后,中央电视台七套《聚焦三农》栏目、《健康报》及河南卫视等媒体也进行了专题正面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时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好事办好,卫生厅刘学周厅长也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信阳的工作,上级领导的支持给予了我市极大的鼓舞,在领导重视、部门协助、媒体宣传、群众拥护的条件下我市已于2009年底提前三年完成2807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工作。

二、强化督导,规范管理,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村卫生室建设好了,用好、管理好尤为关键。按照村卫生室建设“基础设施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具体化、标识标牌统一化、卫生人员合格化、设备器械完备化、乡村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我市不断加强对村卫生室督导管理,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督导检查。我市卫生局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6名懂业务的骨干组成了重点卫生工作督导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与重点督导、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县区村卫生室进行检查通报,并下发整改通知书。截至2011年11月,实际督导村卫生室972所次、下发21期整改通知书、21期村卫生室督导周志、1期督导路线计划,972份村卫生室督导表、29份各县区整改反馈意见。通过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建设、管理,我市农村卫

生服务的硬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截止目前,我市建设2807个村卫生室,已全部竣工通过市、县级验收并投入使用,入驻乡村医生7409名;县乡奖补资金全部兑现,共计12948.5万元;配备观察床、诊断床、紫外线消毒灯、计算机等设备67582件(台),价值3194.8万元。今年年初,我市评选了200所优秀标准化村卫生室,并奖励其冷暖空调2台,大大改善了村卫生室的就医条件,也充分调动了其他村卫生室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性。

(二)强化规范使用。今年年初,市政府起草并下发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2011年新的“三个不”要求(即“村卫生室一个不能空”。每一个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不能空置。“性质一个不能变”。所有新建村卫生室要性质不能变,严格禁止改变村卫生室的用途。“管理一个不能差”。村卫生室管理水平不能差,规范管理,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规范我市村卫生室的管理。为明确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加强各县区管理力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卫生局要重新规划核定、上报辖区范围内已审批的村卫生室,加强内涵管理,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三、注重实用,高标准培训,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我市在开展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村卫生室人员队伍建设,以“科学培训、侧重实用、规范管理、造福百姓”为宗旨,大力实施乡村医生系统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努力构筑农民家门口的温馨服务网络。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系统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全市注册乡村医生全部送到省级医学院校进行2个月理论知识学习和省级医疗机构1个月临床进修学习。各县区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培训经费,平均为每位乡村医生提供5000-7000元的费用,使乡村医生在省级院校及医疗机构培训期间的吃、住、学、行等实行了全部免费。截至目前,全市计划对6615名乡村医生进行系统培训,现已完成理论培训6425人,完成理论培训和临床进修培训6010人。经过培训后的乡村医生普遍反映:村医知道自己该看什么病,不该看什么病,普遍感觉由原来“胆大”变成现在“胆小”了,群众亦反映“小病在村室能看好,花钱也比从前少”。

四、以“一体化”为抓手,狠抓规范,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筑牢网底

我市各县区政府均下发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稳步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强化乡镇卫生院的

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业务指导的枢纽作用,促进村卫生室的业务发展和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如潢川县按照对村卫生室实行“二证、二独立、七有、六统一、一分配”的管理思路,印发了《潢川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村卫生室的性质、地位、主要职责任务及初步管理办法,并采取新证审批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相结合等措施,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平桥区制定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九统一”(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目标考核、财务管理、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养老保险、乡医聘任和业务培训)和“两独立”(村卫生室实行法律责任和财务核算独立),并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平桥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具体负责一体化的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部分县区勇于探索,先试先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等问题,平桥区采取以政府补贴为主(每人每年补助840元),乡村医生支付为辅的方式,积极探索将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纳入了社会保险范围,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了乡村医生的服务热情,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市村卫生室的规范管理和运行,为服务基层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解决了“家庭诊所”问题和村医设备仅是“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的窘象,有效的改善了

篇三:《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

锦屏县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默默无闻做奉献村民爱戴好村医

——记锦屏县固本乡乡村医生姜荣显

姜荣显,男,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1964年7月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计生专干,1993年至今担任固本乡美乐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姜荣显就在美乐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美乐村人口一千余人和周边黎平县大稼乡归斗村800多人,两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姜荣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县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向固本乡信用社贷款3万元,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22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姜荣显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10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1-

涌回,姜荣显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姜荣显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归斗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寨子有人服了农药,姜荣显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姜荣显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七年来,姜荣显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出诊行程不少于十万里,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十七年来,姜荣显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姜荣显的两个子女正在读高中,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还欠信用社三万元贷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贤惠的爱人身上,姜荣显不能为家庭分忧,他深感自责,但为了让群众减除病痛,他还是坚持行医。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减免医药费5千余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先进乡村卫生室}.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2-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3-

篇四:《邵集村卫生室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申报1》

篇五:《优秀乡村医生和先进村卫生室的通知》

附件2

滕州市2013年度优秀乡村医生推荐审批表

篇六:《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用红心温暖千家

——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该村山高人稀、交通不便,有村民1302人,其中,7岁以下儿童100人,育龄妇女23人。在这个偏远而又贫困的深山村庄中,有一位瘦小而精干的接近花甲之年的人,他常常走家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为孕妇做产前检查,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不论风雨、冰霜,在蜿蜒泥泞的山间小道上都会看到他的背影。他就是**县洄水镇联沟村卫生室医生黄花松,男,汉族,中专文化程度,现年56岁。

其父也是'赤脚医生',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亲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状况,看到人生许多的悲欢离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许多人患病后,只能慢慢等死,他便立志长要努力学习医术,用最便宜的药品,最准确的诊断,最热情的服务为村民减轻痛苦,减轻经济负坦。他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亮丽或灰暗。1975年中学毕业后,怀着美好的梦想和憧憬到安康地区卫校学习>临床医学班学习。毕业后,很多同学在外找到了待遇丰厚的工作,让他一块去,但他想到了缺医少药的家乡更需要他,怀着让村民少一些泪水,少一些委屈,少一份痛苦的信念,于是便回到了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

从基础做起--改善就医环境

俗话说的好,说得好不如做的好。1979年卫校毕业后,他将村卫生室的工作承担起来,为了防止用铁针头引起交叉感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他便给病人及儿童使用一